星洲网
星洲网
星洲网 登入
Newsletter|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|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|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|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|星洲网 活动

ADVERTISEMENT

ADVERTISEMENT

权利

3星期前
我想收回很多说过的“对不起”,那些为了息事宁人随便送出的道歉,像丢了顽童名单的圣诞老人,从夜空中的雪橇乱抛礼物,不分好坏对错,只求让全城感觉良好。那些道歉也并非全无诚意,问题是我的诚意只在于安抚别人,不在于认错。 我曾拍走那些吮吸我血液的水蛭,有人骂我无情,我道歉;我挣脱叫我难移寸步的脚镣,有人斥我无义,我道歉。我曾经那么地爱护他们,奉献过我的血汗支撑他们的生计与虚荣,而在我必须自救之时,才发现原来这些人都不会为我设想,仅一味控诉,而面对如此失衡的关系我的本能反应居然是道歉。 我只是要对自己交代 我知道我的低姿态何来,那是自小的家庭教育使然,必须让人喜欢,凡事以和为贵,山水有相逢。我由衷地害怕冲突,总想尽快化解,还有什么比抢先退让来得更快解决呢?在阐述自己的立场之前我就先道歉了,满心以为只要先缓和对方的情绪,他们就会聆听我的想法。然而没那回事,门开一缝对方往往就夺门而入,得寸进尺,我只能节节败退,因为我一开始就先说了“对不起”,对方以为占着理了,我的委屈就只能自己吞。 冲突究竟有什么可怕呢?冲突其实只是麻烦而已,我怕的是麻烦,意见相左会使事情难以进展,但身处那些没来由的恐惧之中我却没想到倘若我随便“认错”,事情是不会朝我设想的方向前进的,而是导向别人的目标,最后难过的只有我。我真的没必要惧怕冲突,它充其量只是河中顽石,只要我是流水,绕过它继续流动便是。 我也只是想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。我没错,为了让我的明天比今天好,我不能再继续有毒的合作关系;我没错,我只是讲了个他们听不懂或不爱听的笑话。但在那些节骨眼上我并没有站稳,迫不及待地往阻力最低的方向趴下,向水蛭和暴民低头,喂养他们的骄傲,我窝囊得恶心。 这种没原则的道歉并不会把社会变得更美好,反而只是撞偏了天秤,让猖狂的人更猖狂。如果我能删除说过的话,必定就是那些没有价值、颠倒是非的“对不起”。如果我没说过那些话,我会比现在更坚强,因为每次面对冲突都是对心志的磨练,就像举重般让肌肉撕裂再生长而变得更强壮。如果我不曾在那些不恰当的时候低头,也不会叫支持我的人失望。 不道歉要说什么呢?也许就说说我的道理,懂的人会懂,不认同的人大可走得远远的,远离我的生活。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,这世界大得很,他去他安全的那端,我在我舒服的角落,老死不相往来我们也都能活得很自在。也许什么都不说,不动如山,反正无论什么争端回头看都是过眼云烟,以为自己的片言只语有重量,妄想微渺的自己能在这世界泛起涟漪,岂不是一种狂妄?我知道我的话在这世间无足轻重,我只是要对自己交代。 如果你看过我的某些道歉,那么现在我倒要向你致歉,这个道歉才是真心的,因为之前的那些道歉都不是真的道歉,是我自以为圆滑、妄图安宁而已。未来我会珍视我的道歉,只有真心相信有错才会说出口。至于那些不满意的人,他们的情绪应该请他们自行处理,不关我的事。我已经不担忧山水有相逢,到时我会确保自己站在山顶。
3月前
呼啦圈在半空中悬吊,火焰在圈里吐信,现场肃穆而气氛却如那燃烧着的火焰一般热烈。大家屏息以待,等待绕着火圈打转的狮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冲刺,从那道火圈中冲过去。当狮子从火圈里穿过去,安全地落在地上的时候,观众们欢声雷动,掌声和欢呼声充斥整座会场,被狮子的表演深深震慑住。 那是想像中的画面,是我童年里对马戏团的想像。跳火圈的狮子,倒立的大象、骑独轮车的猴子和滑稽的小丑构成了我对马戏团的认知。小时候没有去过马戏团,而马戏团却经常在小学的作文里出现。我凭着想像把那些威武的、搞笑的动物们写在了我的作文里,而它们在作文里都拿了高分,我相信那是对它们精湛表演的评分。 长大之后,我才有机会看马戏团。那一天,我看到了在演播厅里来回穿梭、360度旋转的摩托特技。汽车的轰鸣声激发热血,观众身上的血液伴随着摩托车离合器的转动跳动着。看到了声光结合的华丽表演、一人饰演男女的双簧,善于调动气氛的小丑,他们伴随着热舞和音乐让整座演播厅骚动起来。那天最让我震撼的表演是体操表演与走钢索表演,但唯独不见了动物。 那一晚的表演精彩得令人拍案叫绝,但我依然心系着跳火圈的狮子、倒立的大象和骑独轮车的猴子。只是当观众散去之后,音乐停下,我依然没有等到它们。动物们去哪了? 回到家后,我在网上搜索我的疑问。原来早在很多年前,许多马戏团已经取消了动物表演。在国外,爱护动物人士对那些残酷的动物表演提出了谴责。我这才知道,原来在那些精彩表演的背后,狮子、大象和猴子经历了多少痛苦的训练。比如狮子,天性怕火,它们在驯兽师挥舞的蛇鞭下冲向火圈,在干练迅猛的脚步下曾踩过多少炙热的烫痕;比如大象,体型庞大,却被迫跪下,承受自身巨大的重量;比如猴子,天性好动,却不得不骑上独轮车,反复进行表演。那些看似轻松愉快的表演背后,不知隐藏了多少个疼痛的夜晚。 人们开始关注动物的权利 我很庆幸,随着人们对动物关爱的意识提升,人们愈加关注动物的权利。大家熟悉的动物园是用栅栏将一群群动物区隔开来,让人们可以站在栅栏外观看动物。那是人类的凝视,是来自高等动物对低等动物的审视,是睥睨的目光。然而,仔细想来,动物和我们一样,都是造物者的产物,真的有高下之分吗?因此,我更欣赏另一种开放式的动物园。将动物放在模拟森林的园区里,让人们乘坐游览车进入动物的世界。动物可以靠近你的车,你也可以近距离观察它们,感受它们的脾性。这种形式显得更加平等,也展现了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可能性。 如今,我们在观看马戏团时,可以专注于人类如何超越自身的极限。马戏团里的摩托特技和体操,都是人类通过一次次训练磨练出来的能力,其中也包含辛劳与付出。但与动物不同的是,表演者拥有选择权。 我很庆幸当年的狮子、大象和猴子留在了我童年的作文里,并且它们在那篇作文里得到了属于它们的高分。如今,它们不再是马戏团的一部分了。而我希望有一天,当我牵着孩子的手走进马戏团时,我可以笑着对他说:“狮子,不再跳火圈了!”
3月前
5月前
5月前
5月前
8月前
我很少追看电视剧,但是《甄嬛传》《琅琊榜》《庆余年》这类佳作,却是破例。 2021年我开始观赏《庆余年》,一看就欲罢不能。这个改编的爽剧,口碑和收视皆夺冠。虽然如今好多剧情已经忘记,但主角范闲的善良和正义感依旧是吸引我追看此剧的主因。最近看完了《庆余年2》,我依然沉迷,意犹未尽,期待着《庆余年3》。 《庆余年2》一开始就是范闲已死的消息传到养父范建的耳中,他到鉴察院找院长陈萍萍怒诉:“那是我的儿子,不是棋子!”为父之心,感人至深。反观庆帝,只为己利,计谋深沉,直把亲孩子当棋子看,真让范闲心寒害怕。 孩子变成棋子,不念亲情,不问道义,这是因为迷恋权势、金钱、情欲所致,令人悲哀。范闲的正义善良却是强烈的对比。他不甘成为被人摆布的棋子,而要突破棋局,为苍生仗义。但他不断寻求突破和活路的底线与指引,是来自哪里呢? 其实,我一直被那个鉴察院前的“石碑”吸引着。那是范闲死去的母亲——叶轻眉的自由宣言。那也是不断鼓励范闲勇往直前的宣言。从古至今,立在宫殿、陵墓或寺庙的石碑多为了纪念或标记某件大事或精神而立。碑上镌刻的文字,意在垂之久远。叶轻眉刻意在鉴察院前立下这个石碑,意义深长。她的愿望非常明显,就是要在律法面前,人人平等,和睦相处,获得自由。而范建的英雄气概、救世济民的浩然正气,正源于这石碑不断的提醒和巩固。 《庆余年》的核心不是爽剧或悲情,对于我,正是这座叶轻眉留下的石碑。碑上如此记载—— “我希望庆国之法,为生民而立,不因高贵容忍,不因贫穷剥夺,无不白之冤,无强加之罪,遵法如仗剑……我希望这世间,再无压迫,凡生于世,都能有活着的权利,有自由的权利,亦有幸福的权利。愿终有一日,人人生而平等,再无贵贱之分,守护生命,追求光明……” 我国好些州属都立有二战抗日英雄纪念碑。每每旅游,或在槟城,或在怡保,或在亚依淡,我都要去瞻仰这样的石碑,并感慨万分。叶轻眉的这个石碑,同样传达了崇高的道德价值和理念。现代人大多迷失了方向,多以金钱为王道,迷失本性,走上歪路,丝毫没有羞耻和畏惧。但是范闲不同。他活出了英雄罗宾逊的气概,他看重友情、忠贞、诚信,极力济贫以及悲天悯人,让我肃然起敬,仿佛看见了人间的莲花,出淤泥而不染。 改变世界的人都得付上代价 《庆余年》第一季,范闲在鉴察院读完落满灰尘的碑文,知道母亲叶轻眉因为要改变整个时代而死,但他不能继承母亲宏大的遗志,与世界为敌。他还没有这样的勇气,他觉得这理想太艰难了,他只想独善其身,好好活着。 的确,要改变世界极其艰难。人心叵测、道德沦落、天灾人祸频仍,价值观乖离正道、荒谬绝伦的现代,以及错综复杂的网络文化信息,无不宛如猛兽洪流,随时能吞噬和淹没我们。我们想要好好活着就已非常艰难了,更别妄想隐遁江湖。 但是人之异于禽兽几希?仅仅是那恻隐之心吗?人是上帝创造的万物之灵,存有永恒价值与尊贵的道德,人原本就应该向往真善美,奔向永恒的国度。而在这奔向永恒的过程中,难免有所牺牲、挫败,甚至舍生取义。自古以来,要改变世界的人,都得付上生命的代价。从前,要救赎全人类的耶稣,被钉死在十字架上;改变黑奴命运的林肯总统被刺杀;要人人平等的黑人马丁‧路德‧金被刺杀,力求正直的司马迁遭遇宫刑……在《庆余年》中,叶轻眉也不例外地被刺杀了。 《庆余年2》里,范闲渐渐承继了母亲的遗愿,势要成为下棋的人,在棋局里与仇敌恶霸对弈,也渐渐走入了江湖里的阴险,几乎丧命,步步惊心。人人平等的梦,可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的。 2020年5月25日,美国黑人佛洛伊德在手无寸铁下被制伏在地上时,一度遭白人警员用膝部压制颈部9分钟而死去。这起事件掀起了示威浪潮,从美国蔓延至全世界。“黑人的命也是命(Black Lives Matter)”的标语,耀目锥心。我想起了1963年8月28日,马丁‧路德‧金《我有一个梦想》的演讲:人人生而平等。但,这毕竟是一个梦想。马丁‧路德‧金去世至今,全世界仍然存有种族歧视。 这是一场无止境的战争,仍然需要更多人奋斗才能实现梦想。尽管我们已经心力交瘁,已经灰心丧胆,但是,那个正义的石碑必须仍在心灵深处,屹立不倒。 我也想起牧师说过,纽约市的拉尔夫·本奇和平公园(Ralph Bunche Park)与联合国总部大楼只相隔被称为“联合国广场”的一段第一大道,其西北角花岗岩阶梯的墙上刻有《以赛亚书》第2章第4节的一段名言:“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,把枪打成镰刀。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;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”,遂称该面墙壁为“以赛亚墙”。这个宣扬和平的《圣经》经文,和叶轻眉的石碑相似,都是要我们追求人人平等,不再为权利私欲,同室操戈、自相残杀。 人生苦短,我们赤身而来,也将赤身而去,何必要争夺这些浮云般的凡尘世物,或争个你死我活呢? 我家后山,竖立着许多墓碑,铭刻着各种年龄的生死。我印象更深刻的,是在马六甲教堂的壁墙上,读到好多生离死别的碑文。有一则是深情又伤情的丈夫,如此铭记妻儿逝世的经历:“吾妻安娜马利亚(Anna Maria, 1831-1856)死时24岁,而其三位分别是1岁、4岁、5岁的孩子,也在这母亲离世15天内,因为白喉病去世。”文末引用了约伯记1章21节:“赏赐的是耶和华,收取的也是耶和华,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。”大多碑文都写明了故者的年龄和日期,都年轻得令人唏嘘不已。既然生命如此短暂匆匆,为何我们不好好地和睦相处,好好地守护这片如天堂般充满美丽生命的地球呢? 但愿那石碑,一直在我们心里竖立,擦亮;一如鼓励牵引着范闲般,也鼓励牵引着我们走向光明正道,直到我们自己变成了那个石碑。
9月前
11月前
1年前
1年前
2年前
2年前
3年前
3年前
3年前